English

贴近学生心灵裨补理论基础

1999-06-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张益明 我有话说

邓小平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成才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理论关系到大学生正确政治方向的选择;关系到大学生思想理论素质的养成;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精神需求的满足。因此,作为跨世纪的青年大学生,我们确实想学好、用好邓小平理论。但是,以往用过的一些教材给我们的印象是说理有余,生动不足。我觉得,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难点在于进学生头脑。而邓小平理论进学生头脑的关键在于进教师头脑、进教材编写者的头脑。

我们上学年使用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理论概论》(本科试用本)就是一本能进入我们头脑的好教材。

邓小平理论是小平同志殚精竭虑,一生为祖国为人民奋斗、思考的伟大结晶,它内涵丰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习邓小平理论,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把个人成才的需要同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结合起来。这一点,对文理科学生来说是共同的。但文科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还有另一个方面,即邓小平理论也是文科学生进行人文社科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基础课程。邓小平理论所包含的方法论、思维品格和革命风格,对我们今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本教材的编写者们显然认识到这一点。该书的内容双线连通,实现了真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统一。《邓小平理论概论》(本科试用本)有一主线、一辅线贯穿全书。主线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进行阐释,辅线则重在展现小平同志的人格魅力和思维品格。

以往的教科书侧重于罗列知识,这样得来的知识是死的,而这本教材不仅覆盖了邓小平理论的所有知识点,还详细向同学们介绍了小平同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体现小平同志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统一、追求社会真理与实现人生价值相统一的伟大人格。我想,这是邓小平理论打动人心的力量之所在,也是这本教材的特点之一。

这本教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体例领异标新,符合大学生的认知心理。

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环境、所受教育迥异于以前,思维活跃,容易接受形式新颖、内容明快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教科书不能套用以前的编写模式,一上来就用大道理、名词术语把学生吓跑,而要从现实生活导入理论知识,使我们觉得贴近生活,易于学习,这也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要求。《邓小平理论概论》(本科试用本)在内容上、体例上,叙述方式上都突破了传统教材编写的窠臼。

以往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教科书,大多是从概念到概念,使得教科书比较抽象、比较枯燥,有的教材甚至越写越玄。这样的教科书不仅激发不了同学们学习理论的兴趣,反而会窒息理论的生命力。

我觉得,这本《邓小平理论概论》如果说有什么特色的话,那就是完全不像传统教科书那样板着面孔训人,不是简单地下定义、给结论。例如本书“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章,按传统教科书可能会用下定义的方法,写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什么是共同富裕,然后再加以解释。这本教材却把思维视点定在了小平同志思考这一问题的历史背景上:当时,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看法有不同程度的扭曲,小平同志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总结了中国的历史经验、苏联东欧的经验和非洲一些国家的经验,把“让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进而正面得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结论,从而鲜明地回答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这一问题,把现实中不符合社会主义的东西否定掉。这一思维过程所体现的方法论是很深刻的。为帮助我们掌握邓小平同志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在科研工作中学会运用这一方法,这本书还概括了小平同志的思维品格,一是面对现实反观历史,二是解放思想,三是通过否定达到肯定。这种科学的方法论对我们从事科研是会大有裨益的,因为“真理往往体现在过程之中”。

这本书还使用由事例引入理论的描叙性语言方式,力求不让一个接一个的概念、抽象晦涩的语言妨碍阅读,熄灭求知者的兴趣。可以说,人大版《邓小平理论概论》摆脱了传统教材板着面孔说教的形象,通篇都力图作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思启人、以史动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